30歲孫仔居疫廈獨力照顧九旬祖父母 唔敢去覆診 幸獲上門復康解困


疫情反覆,社區多處出現源頭不明的確診個案,人心惶惶。年紀老邁的長期病患者,因為防疫物資短缺、居於疫廈等種種原因,不敢到診所或醫院覆診。他們的需要,可以如何解決?

年約30歲的King,自小跟爺爺嫲嫲相依為命。他從事網頁設計及廣告,經常要加班甚至通宵工作,但也會盡力照顧好兩老,他說:「由出生開始,爺爺嫲嫲已經照顧我直至長大成人,都有二十幾三十年了,現在很應該由我去照顧他們。」

年屆87歲的嫲嫲雖然有高血壓,但活動能力較好,可以撐着枴杖四處走。約大半年前,她的腳部突然潰瘍,經常要到家附近的診所覆診洗傷口。即使診所在家附近,嫲嫲每次洗傷口都要花上半天,King說:「以她的步速,大概15至20分鐘便走到過去。問題是要取籌輪候,她往往都要清早就到診所門外排隊,再慢慢等洗傷口,所以每次都用上半天時間。」

至於92歲的爺爺因為腰椎問題引致的腳痛,不能久站及走遠路,只是站着不動10秒左右,便要立即坐下,在家中連上廁所都有困難。因為爺爺腳痛嚴重,每當須要覆診,King都會特意請假陪伴,「起初可以扶着他走去診所覆診,慢慢就要轉用輪椅,因為他後期實在痛到走也走不動。」

居疫廈不敢外出 外展事工上門治理

數月前,他們所住的大廈出現武漢肺炎確診個案,兩老因為防疫物資短缺而不敢外出,無法覆診。當時可以在家工作的King亦十分無奈,只能四出搶購口罩及酒精搓手液,盡力保護兩老。King憶述當時情況說:「當時要打電話改期,看看能否遲一點再去。幸好後來我知道,原來那打素醫院有外展服務,可以上門做傷口處理和覆診,所以我很感激他們。」

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轄下的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(NORM)由15位物理治療師、職業治療師、護士等專業醫護組成,上門為大埔區內行動不便的長者服務。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主管、一級物理治療師丘岳解釋,當那打素醫院發現病人有此需要時,便會轉介給NORM跟進,「醫院始終是以提供醫院服務為主,不是做社區為主的服務,所以他們只會在短期跟進一兩次,而我們每名病人平均會跟進半年左右。」他補充,團隊會在接到轉介後10個工作天內作第一次探訪,若轉介者指明屬「緊急」,會在三個工作天內探訪。他說:「之後的跟進則按病人需要、緊急程度及同事工作量,與病人家屬商議安排。」

註冊護士吳惠精負責處理嫲嫲腳部傷口外,亦向兩老講解防疫資訊,她說:「一知半解的話,恐懼可能更大,所以我要將正確資訊或實際情況告訴他們,慢慢地他們也安心得多。」嫲嫲的傷口經過數次護理,已經癒合,但吳姑娘仍會定期家訪,繼續跟進嫲嫲的情況。

至於物理治療師黎淑媛則為爺爺做物理治療,減輕他腰椎問題引起的腳痛。黎姑娘主要教他避免做出錯誤的動作,以及教他防止腰背僵硬的運動,有時會跟爺爺到屋外走廊步行,試試他的耐力。黎姑娘坦言,外展工作有一定壓力,「我手上有超過100個個案,一定會有壓力,但幸好有復康助理幫忙分擔。最大的動力,就是看到病人的進步,他們由無法走動,變成可以拿着助行器步行,工作的滿足感就源於此。」

最近幾星期,爺爺的腳痛減輕不少,已經能拿着枴杖在屋內走動。爺爺說:「我孫仔很乖,有時把工作放下,來照顧好我們。」嫲嫲很認同:「他很辛苦,出面工作有壓力,回到家又要照顧我們,他真的很乖。」King坦言,有時會覺得照顧兩老很麻煩,「本身工作已經差不多霸佔全部時間,但照顧老人家一定要有耐性,要花很多時間去服侍和照顧。起初真的很大壓力,也曾覺得好麻煩,但每當想起他們把我養大成人,我便覺得我現在照顧他們是應該的。有壓力就跟朋友、女朋友傾訴,私人時間一定會變少,但家人為先,我一定會一直照顧他們。」

記者:李煒汯     攝影:黃智琳